安徽:信用评价升级扩围 让优良信用"变现"真金白银
今年,我省税务部门首次将新设立的企业、评价年度内无生产经营业务收入的企业和适用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的企业纳入评价范围,增设M级纳税信用级别,纳税信用级别由A、B、C、D四级变更为A、B、M、C、D五级,A、B、M级可享受一定激励政策。实现了信用评价升级扩围,促进以“诚”换“金”,为市场主体进一步打造诚信公平的营商环境。
“这1000万贷款解决了企业的大问题,工人工资可以发了,新设备也可以买了,现在的纳税信用就是真金白银啊! ”歙县博升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骏告诉记者。前不久,郑骏向当地农村商业银行申请了“税融通”贷款,没想到5天时间贷款就到账了。
“税融通”是税务部门依托纳税信用与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的一款融资产品。根据企业纳税信用级别,银行可以向企业提供年度纳税总额1至5倍的无抵押纯信用贷款。目前,省税务局已经与近2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签订“税融通”合作框架协议。
据统计,2016年以来共有1.8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税融通贷款379亿元,实现了纳税信用资产增值,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
此外,税务部门还推出了办税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激励举措,为守信企业提供实打实的便利服务,包括一般纳税人可单次领取3个月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量,需要调整增值税发票用量时即时办理;普通发票按需领用等。
今年,全省基本实现企业纳税人信用评价全覆盖。 2年来,税务部门对B级以上守信企业实施激励超过64万次,其他部门对守信企业实施联合激励1.4万次,激励守信、褒扬诚信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目前,省税务局建立并完善了双公示工作机制、税收违法“黑名单”管理制度等,对偷、逃税在一定数额以上的、骗取出口退税款的、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8类案件,确认为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即税收违法“黑名单”。
2016年,马鞍山市一家从事制造业的民营企业因逃避缴纳欠税和虚开普通发票,导致企业当年的信用级别被直接判为D级,企业一项军民合作项目受“黑名单”影响而流产。
对于税收违法“黑名单”企业,除了将纳税信用级别直接判为D级外,还与相关部门共享涉税信用信息,实施阻止出境、限制取得政府供应土地、依法禁止参与政府采购活动等28项联合惩戒措施。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省税务部门对税收违法“黑名单”、D级纳税人等失信企业实施惩戒超过11万次。
为避免一错定终身,省税务局还建立了信用修复机制和诚信教育培训机制。对偷税、逃避追缴欠税两类税收违法“黑名单”当事人,按照规定缴清滞补罚的,经实施检查的税务机关决定,不向社会公布该案件信息;案件信息向社会公布后,当事人符合上述规定的,经实施检查的税务机关决定,停止公布并从公告栏中撤出。
“税务部门已定期或实时向省信用平台传递共享红黑名单、双公示、欠税等信用信息超过1000万条。”省税务局副局长杨培峰表示,下一步,税务部门将重点加强信用信息的应用,深入推进跨部门联合激励和惩戒,积极构建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联合奖惩大格局,营造依法诚信纳税的价值导向和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记者 夏海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