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讯

安徽省深入推进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建设

发布日期:2018-12-29 浏览次数:2286次

     建立和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要充分运用信用激励和约束手段,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推动信用信息公开和共享,着力解决当前危害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重大负面影响的重点领域失信问题,加大对诚实守信主体激励和对严重失信主体惩戒力度,形成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制度机制和社会风尚。

  联合奖惩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最关键、最有效、最管用的核心机制。近年来,安徽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褒扬诚信、惩戒失信,部门联动、社会协同,依法依规、保护权益,突出重点、统筹推进的基本原则,积极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联合奖惩制度设计不断完善

  出台联合奖惩实施意见。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5-2020年)的通知》作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纲领性文件,明确要求建立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2017年进一步印发《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意见》,对构建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提出具体要求。

  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 2018年,省发展改革委系统梳理国家和省级层面制定的“红黑名单”制度,以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信用办”)名义印发《安徽省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制度清单(2018年版)》和《安徽省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信息标准(试行)》,规范“红黑名单”认定、发布、归集、共享和退出等工作。省民政、人社、税务、海关等27个部门落实国家或省级“红黑名单”制度,发布“红黑名单”,实施激励或惩戒措施,相关信息及时通过“信用安徽”网站“红黑榜”专栏向社会公示。各市围绕农民工工资、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药品等领域,建立“红黑名单”管理制度,在信用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及时发布信息。

  建立省级联合奖惩措施清单。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有关部门及时转发国家部委关于税务、食品药品、环境保护等36个重点领域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徽省省级政府权责清单目录》和《安徽省省级公共服务清单目录》,以省信用办名义编制印发覆盖46家省有关单位,包含129条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和221条失信联合惩戒措施的《安徽省省级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2018年版)》,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将信用信息查询使用嵌入审批和监管工作流程,以及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各环节,实现“逢报必查”“逢办必查”。

   二、信用联合奖惩系统基本建成

  2017年,省经济信息中心依托省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成联合奖惩系统。系统已收录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36个,汇集46家省有关单位共350项奖惩措施,可为政务用户提供联合奖惩信息查询、批量信息核查、嵌入式接口调用、信用信息推送等服务,支撑联合奖惩的发起、响应、联动和反馈。目前,系统已嵌入省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省发展改革委综合业务办公系统,并为各市和省各有关部门提供联合奖惩信息查询和反馈接口。相关地区和部门在受理市场主体相关业务时,按照“应查必查”的要求,对列入“红黑名单”的行政相对人依法依规实施联合奖惩。截至目前,联合奖惩系统已提供奖惩对象查询约5.5万次,接收奖惩信息反馈4432条。

  2018年,按照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省、市政务服务大厅接入信用平台,将公共信用信息查询嵌入网上政务服务运行管理系统政务服务事项,在各市和省各有关部门办件登记、预审、受理、办理、办结等环节,系统可自动提示办事主体是否已列入“红黑名单”,同时提供在线实施联合奖惩功能,并将实施情况及时反馈省联合奖惩系统。

  三、守信激励产品积极创新

  率先实施道德信贷工程。道德作担保,诚信作质押。截至2018年10月,全省累计为各级“好人”发放道德信贷资金超过12亿元,帮扶五千余名好人模范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大力推广“税融通”业务。省金融、税务等部门联合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向依法诚信纳税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一定数额的信用贷款或担保贷款。今年1-10月份,全省发放“税融通”贷款126亿元。截至目前,累计服务企业7100家。

  积极开发“信用贷”产品。亳州市药都银行开发了具有多种授信和利率定价模型、纯信用、无抵押、无担保的“金农易贷”产品,为本市户籍人口提供线上自助借款申请、自动授信评级等服务,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发放贷款362.45亿元。芜湖市创新建立“征信机构+银行+担保”的中小企业信用融资模式,截至今年11月底,累计为该市215家企业发放贷款约13.1亿元。合肥市长丰县开发针对诚信农户、农企的易贷通、好人贷等金融产品,现已受理贷款1800余笔,累计放款超过9亿元。

  此外,有关地区和部门也在“信易批”“信易游”“信易行”等“信易+”产品开发方面积极探索,守信受益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四、重点领域失信联合惩戒举措逐渐显威

  省发展改革委在委综合业务办公系统中嵌入信用核查功能,对项目审批、资金安排事项开展强制性信用核查,对严重失信主体实行“一票否决”。

  省高院、省发展改革委联合推动省各有关单位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查询嵌入各项业务流程,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常态化联合惩戒。截至2018年11月底,全省法院累计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38.62万人次,9.15万余名被执行人因受到信用惩戒,主动履行债务或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

  省税务局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在28类领域实施19项联合惩戒措施;将D级纳税人列入重点监控对象,提高监督检查频次。 2018年前三季度,累计实施联合惩戒15.64户次。

  省市场监管局累计将存在住所失联、未公示年报、公示信息隐瞒真实情况等情形的21.4万户(次)企业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将符合相关规定情形的31573户企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在省级商标品牌认定和驰名商标申报时,通过筛选分析企业信用信息,将48家存在弄虚作假、不守信以及违法行为的企业排除在外。

  省发展改革委、省高院会同各市于2017年和2018年共组织开展了两轮政府机构失信问题专项治理,累计有170起案件纳入专项治理范围,所有案件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治理,案件主体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予以屏蔽或撤销。此外,有关部门联合开展涉金融、电子商务领域失信专项治理,加强“黑名单”公示,加大联合惩戒力度,督促失信主体限期整改。

  各市以及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电局、省林业局、合肥海关等部门也在积极推进本地区、本行业联合惩戒工作,“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逐步构建。

   五、信用修复工作探索推进

  2018年5月,省信用办印发《2018年度安徽省诚信教育培训计划》,推动各地、各有关部门对失信主体加强诚信教育培训。各市按照部署,制定培训计划,对列入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对象名单的市场主体、法定代表人及涉嫌严重失信个人的加强信用修复教育培训,引导市场主体及时纠正失信行为,树立诚信意识。省、市信用网站均已设立“信用修复”版块,及时受理市场主体信用修复申请。

  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

 

总票数:112票NO.1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6票NO.2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2票NO.3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1票NO.4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5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6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7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8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9 候选单位

总票数:100票NO.10 候选单位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

关注官方公众号

快捷导航

距离投票截止时间
还剩余

00

00小时 00分钟

关闭

票数:0

投票